他山之石
50 艺术怎样通向自然——“2008意大利国际雕塑双年展”述评

光之森林

展览主持人瑞卡多·科迪罗和中国美术批评家李晓峰、雕塑家李秀勤合影

Aigues Tortes

N 21 橄榄油计划(局部)

模仿马远的古典风景

视觉碎片

复数的容器

鲸2001

着色的木莲

祖先

欧洲之门

诱惑之树

 

    有“光明之冠上的珍珠”之称的阿格列(Aglie)城堡庄园,再次张开她热情的臂膀,迎接“意大利国际雕塑双年展”的到来。正值春季,橡树开始枝繁叶茂,斑斓的花朵已经绽放,卡车又一次在阿格列卸下来自远方的装集箱,在菲利浦·迪·桑·马蒂诺为卡洛三世君王规划的葱郁园林中,喷泉与阳台、仙女与法螺、小天使与柱廊,成为两年一次相约的信守不变的见证。这座起码是17世纪中期建造起来的、拥有四层楼的壮观城堡以及她占地数公顷的庞大庄园,同样作为艺术品,有着花园和草坪森林的公园,还完整保留着那个时期的雕塑,尤其那座被称做“马掌”(Ferrocavallo)或“四条河流”(Quattro fiumi)的18世纪的喷泉,组成了通往城堡公园的纪念碑式入口。2008年,阿格列的新一批“客人”,来自欧洲和亚洲的31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即将到来。深具文化底蕴的皮特蒙特地区再次成为了一个聚集创造力的地方,成为历史遗产、建筑遗产乃至自然遗产可持续保护的焦点,成为保留的历史与新生事物对话的理想场所。
    2008年5月31日,这座在意大利西北部名城都灵郊外、毗邻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古堡庄园,举行了“意大利国际雕塑双年展(第五届)”的开幕典礼,数百名嘉宾冒雨出席,身材高大、一席戎装的意大利卫士的当台矗立为隆重的开幕式添上一抹出挑的亮色。这届由意大利皮特蒙特地区政府(与法国和瑞士接壤的意大利西北地区)推动并赞助,皮特蒙特建筑遗产与景观管理局合作协办,都灵皮特蒙特艺术协会承办的展览,是继艺术、建筑、电影等双年展之后意大利推出的一个最年轻的双年展,展览期间,受到意大利特别是当地媒体的特别关注和持续报道。开幕当晚,古堡坐落的小镇专门举办了庆祝宴会,参展的各国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策展人和政府官员近百人欢聚一堂,晚宴持续到凌晨。
    本届“意大利国际雕塑双年展”的主题为“雕塑自然——东方西方”。遵循这个主题,展览涉及了三个互为对应关联的层面:一个是东方与西方;一个是艺术与自然;一个是古典与当代。
    首先,针对“雕塑自然”的主题,本届展览无疑特别自觉到东、西方艺术对话的重要性,展览遴选的31位参展艺术家由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的亚洲三国计13位和来自意大利、德国、英国、丹麦的欧洲四国计18位艺术家组合而成。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展览特别出展了当代已故的著名国际艺术大师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年~1986年)、白南准(Nam June PAIK 1932年~2006年)的作品,展览现场,美籍韩裔现代艺术大师白南准的作品《诱惑之树》与日本艺术家Harada Kaname的《木莲》作品相邻对话;而德国现代艺术大师博伊斯的著名作品《7000棵橡树》及《守护自然——橄榄油计划》两组实物与图片则与相邻的中国艺术家李秀勤的竹碳装置《墙》形成对话关系。表明了主办者的精心安排。
    的确,蕴涵着东方意韵的中、日、韩三国艺术家的作品,从材料到表达技艺,从观念到形式展现,既有鲜明的当代性,又不乏东方文化和哲学意蕴,如日本艺术家Maita竹与卵石的意向构成,韩国艺术家Park蚕石意向的装置,中国艺术家韩子健取自宋代马远《水图》的水泥雕塑……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艺术家针对展览主题的解读,李秀勤装置作品中隐喻的东方哲学与竹的禅意以及竹燃成碳的转世意向与环保观念,与波博伊斯的橡树、橄榄油作品的深刻呼应;韩子健选用水泥使绘于柔弱宣纸上的微妙笔墨大胆转换,成功地将被视为轻描淡写的水墨背后的精神有力显现;陈长伟借用熊猫这个著名的、受全世界喜爱的濒危物种的自慰行为,挑起了一个看似荒谬而又真实得残酷的生态话题;黎运文将盆景般的中国文人雅玩扩张到重达数吨的户外摆设,挑战私人把玩与公共景观的界限,他们的作品均不约而同地凭借中国文化元素展开了当代的美学思考和艺术实践,并与日、韩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形成与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中走出来的欧洲参展四国艺术家作品对话的张力。
    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占据了本届展览的大多数,共计14位,从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跨度,为我们展现了意大利雕塑艺术的全貌,制作涉及木、石、金属、玻璃、陶瓷、树脂、塑料等多样材料,可见出意大利现当代艺术的宽阔视野,不仅联系着辉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传统,也与欧洲的现代主义特别是现代设计的浸淫关系密切,尤其在他们表现出的创作手段和作品形式中更易见出,如Castagno、Maggia、Ghitti、Castagna等艺术家的作品,形式构成和制作工艺使人叹服。而来自英国的Long Richard和来自德国的Ulrich Ruckriem均为当世的大师级艺术家,作品透出的观念力度令人折服,单纯到极至的石材既有现代主义的简洁敏锐又有古典传统的厚重壮丽,自然的内在力量变得极具精神性。来自北欧丹麦的艺术家Bonanno Alfio则通过十分自然主义的材质将作品的观念形式浑然天成。
    无疑,展现与探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本届雕塑双年展的中心议题,也整体表现了本届双年展的突破性尝试。就如意大利历史、艺术和人类学遗产展示总监乔尔瓦尼·考德罗在展览序言中所说的:“人类不应该去支配自然,而应该做到与自然和而为一,并且要弘扬这一点……阿格列公园将会取得社会学和艺术学的双重意义,并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尊重自然的传统。”
    达涅拉·比安科里尼(阿格列城堡负责人)在《历史遗产的当代特质》一文中,提及了旅居德国的荷兰艺术家德·威利斯(de vries),这位倡导艺术和自然之间的匹配与相互渗透的艺术家,提出了 “美的树木和美术”这个刺激而具有煽动性的概念,“让艺术家们将园林视为文化意义上的人工艺术品而非自然”,“园林是举办展览的最优地点,比起自然他们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展现”,成为深入研究和平衡艺术与自然关系的前卫理论。
    约瑟夫·博伊斯更加明确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观点中,有个绝对的艺术概念,“在我所有的活动中,地球、自然和动物是高于人类的,且高于‘精神’”。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他游历了整个意大利,自然——被看做是自然精神——在博伊斯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和全新)的位置,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此次展览能得到他留给我们的一大笔遗产。
    “保卫自然”活动正式启动于1984年,这也是早在1974年就已经出现的所谓的“橄榄油计划“(为了纪念古代人们使用石质容器储存橄榄油的历史)的陆续开展,在博伊斯一家于1980年末和1981年初在鲁克列扎·德·多米佐·杜里尼家做客之后,这项活动就在阿格列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1984年5月,博伊斯列出了一张亟需保护的珍稀树种清单。在回答马克·巴格诺里的提问时,博伊斯已经明显开始使用一些预言性的词汇:“我们植树(他倡导种植7000多种不同的树,正如1982年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上种植7000棵橡树的行动一样),同时树也养育了我们,正如我们同时属于对方,我们需要共存。这好比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存在的两个不同发展方向。也可以说,树是我们的意识,正如我们也是树的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试图去建立和唤起这种共存的兴趣。”
    以另一种形式展示这一理念的作品是来自中国的艺术家陈长伟的关于熊猫的那组令人烦忧的比喻作品。陈长伟表现了四只自慰的动物,要说明的是它们正如其他种类的动植物一样,有濒临灭绝的可能性。这正是博伊斯对未来的危机四伏的深深忧虑的最具戏剧性的表现:“如果人类接连失误,那么自然就会予以报复,它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暴力的方式将人类带到理性的跟前。如果人们不尊重自然的智慧,如果人们只是他们自身愚钝的囚徒,那么自然就会施以暴力从而迫使他们去服从另一种正常的秩序。现在是该我们作出决定的时刻了。要么做,要么不做。如果我们不做,我们将要面对一系列发生在这个星球上的大灾难。宇宙的智慧将会转而抵抗人类。”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面对的事情,怀有对发展趋势在最后一刻将会发生改变的希望,波伊斯在他谴责性的讲话最后预言道:“然而现在,我们仅仅在一段极其有限的时间内感觉还是有机会作出选择——选择遵从一种与我们过去完全不一样的秩序。我们依然能够决定将我们的智慧与自然结盟。”
    《诱惑之树》是白南准作品中最棒的一件。艺术家1994年创作,用树脂制成,
并带有24台电视机。在伊甸园中的智慧之树,立即与那些有着基督信仰或犹太信仰的人引起共鸣。尽管没有明确的《圣经》指示,但它的含义应该或多或少暗指了自然与技术之间关系的危机,而在电子领域,当时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复杂与精细的巅峰。白南准的特别出身和经历致使他获得过与博伊斯相等的殊荣。之所以给博伊斯荣誉是因为他的西方根基同他的独创性见解的经历结合,而授予白南准荣誉则是因为他未生疏的东方式头脑,却远离一切陈规陋习和既定程式。白南准的作品通常会出现一个技术化的自然,同时,他用一种不同寻常甚至批判的眼光审视在不同层面上具有强大力量的媒体,也包括经济和社会问题。
    在阿格列城堡展出的另一件影像作品是由法布理兹奥·普雷西(Fabrizio Plessi)创作的,这位意大利的艺术大师首先关注的就是自然和自然背景中的作品,常常使用天然的材质和工具,并放置在一个大环境中。相对于传统的雕塑而言,这是自然的另一种可行性,大体上来说是神人同体论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日本雕塑家Kyoji Nagatani说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当一个人将思想回望到神话里的上古,偶尔可能会在风声中与上帝进行对话。掠过浩瀚的蓝色海洋和安详的大地,当光线勾画出它的外形之时,风就变成了声音”。在日本雕塑的这种异国文化和人类学背景中——隐藏着遥远的西方雕塑意向,它是一个有神话、上帝、宇宙和生命的精神概念的世界,风和光变成了一种形式,却并非以人类躯体的形式,或者具有人类特征的上帝,而是自给自足的真实存在。
    作为思想的样式的阿格列花园,更接近近代浪漫主义趣味,甚至还夹杂了现代主义颓废派的感伤、不安,并提供了与东方自然主义园林的某种暗合契机。然而,又恰恰在那里,很好地预留了上演人生戏剧的剧场空间,为后现代境遇中的我们提供的不是怀旧、逃逸,而是别开生面的交流沟通舞台。所以,她不再只是梦想的精神密所,也不再是空中花园、伊甸园、桃花源、失乐园,不是皇家禁地,也不是自娱自乐的私家园林… …阿格列花园引入国际当代雕塑和双年展机制,与那些主要或仅仅为了通过背景之美而提升雕塑作品的视觉效果或是为了在公园和花园中装饰点缀而举办的展览不同,特别是本次展览主题、内涵及其阐释的开放多元性,决定了展览要在更加开阔和丰富的全景中,通过展示不论是创作目的还是探索领域都不尽相同的作品,通过多元的创作方式和各不相同的出发点,通过来自东、西方的艺术家们作品的交汇,通过这些入选雕塑以及它们与公园的互动关系,意在呈现当代雕塑、当代艺术与古堡园林、自然环境别开生面的关系,进而希冀园林成为后现代展览环境演变的场所,期冀园林成为智慧导入的介质,希冀历史园林文化遗产成为艺术与自然互动的受益者。正如艺术及历史遗产管理局专家巴巴拉·图佐利诺(Barbara Tuzzolino)讲到的,这样的展览“更是为了使得当代艺术品与在自然背景中的介入形成独特的对比视角。”
    在自然的主题下,古典与当代的对话富有多层含义。首先,阿格列这座兼具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古典风格的保护建筑内外,保护性修复正在启动,绿树葱茏丘陵环绕的自然环境异常安详,本届展览的31位艺术家的31件(组)雕塑装置便安放其间,有在室内殿堂的,有在花园草坪或绿植中间的,还有散落于古堡周边的森林河畔的。如此,显露着当代艺术多元观念的作品不仅构成与自然的对话,也同时构成了与古典建筑、古典园林、古典文化遗产的对话。同时,坐落于山川河谷间的古堡,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也与自然形成的关系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文化遗产的可持续生长被当代艺术再次激活。阿格列城堡园林作为一个有历史文化沉淀的空间环境,成为阐释文化艺术与生态自然关系的鲜明平台,成为阐释当代艺术与文化遗产关系的重要场所,进而,这个场所本身所面临的由环境污染及保护不力带来的问题也变为关怀的对象。这样多重交织、多层次叠加的对话也许刚刚开始,也许显得平和低调,却又如此富有质感和弹性,令人激动。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在今天已得到更多人的密切关注——但是,这种关系并非是一个静态的话题。总的来说,它并不代表那种阿卡狄亚式的田园派情调,或者说出于通过雕塑美化环境的装饰目的,也不是一般雕塑公园中惯常的、基于常规的制度安排,不是,关于这些雕塑的安置,它别具一格的出发点,使诸多理念与相关问题外在显现。在这次雕塑展中,阿格列公园成为当代艺术家们所创造的雕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个最有力的佐证,它同样反映了人类给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日益严重而无法挽回的损害和污染所带来的变化和破坏及其隐藏着的各种戏剧性后果。在这个语境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为宇宙实体的时间,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同无处不在的自然层面紧紧联系在一起,在那里面,人类的出生、生活和死亡都在一种不仅排除了物质宿命论的惰性终止,同时也排除了从整体上来说将一切多变的和模糊的事物进行概念性分类的宇宙的渗透性扩张。因此,时间被看做是在一条长河中过往的存在和对前景的追忆,这与西方思想中关于时间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后者从不与现实、身份和存在整体相背离,这正是禅的哲学和精神特点。
    以古建筑遗产,精心设计的花园,公园中那些枝繁叶茂的树木与植物所再现出来的大自然,以及雕塑家们的艺术作品内涵,共同阐释了那些处于风口浪尖的、变得十分激烈的主题,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极具代表,环境保护与令人担忧的地球未来在参展作品中表现深刻而突出。而这一切又在另一种关系的笼罩下显得更加鲜明,即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东西方关系中,也包括了东西方各自对于自然环境的观察与表达方式和取而代之的艺术品进行比较的不同感受性。这样两种关系的重叠,使得人们怀着不同感情去比较他们观察及阐释自然及其人工代替物的心理。达涅拉·比安科里尼(阿格列城堡负责人)在2004年的展览时就已满怀希望地指出:“虽然在整个‘艺术与自然’的普遍语境之中,但我还是想要强调这座雕塑公园的理念是新世纪中最为重要的发展成果之一。”
    本届双年展的中国参展艺术家由中方策展人李晓峰推荐,经组委会遴选,五位入选,他们是来自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李秀勤、来自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陈长伟、来自上海油画雕塑院的韩子健、来自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展望、来自中国台湾的雕塑家黎运文。遗憾的是,展望因中国美术馆个展无法周转作品而未能参展。为期4个月的展览将在10月12日落下帷幕,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还将进行下去。正如乔尔瓦尼·考德罗所说:“让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环境平衡的重要性,努力为保护环境提供活的例子。我们会发现每个园林和所有的森林每年都会经历四个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不断的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光与影不断的改变次序和透视法。关键是,不要忘记公园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实质上它是人造的,因为那里的每一棵树,每条水流,每条路和每个建筑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组合的。它们都处于不稳定中,因为,它命中注定被用于公共活动,很容易被参观者无理冒犯,虽然有时并不是有意的,在时间的长河里它非常脆弱,需要一直的保护。”

    (李晓峰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