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燮达《子曰》系列的部分作品1
王燮达《子曰》系列的部分作品2
王燮达《子曰》系列的部分作品3
王燮达《子曰》系列的部分作品4
王燮达《子曰》系列的部分作品5
燮达的作品,不是那种极端强调观念化、因而变得符号化的作品,尽管在观念化、符号化充斥当下的时候,他的作品易被与此混谈。
燮达的艺术,有他当代性的一面,但不是直白的、紧追时尚的当代性,而是静思和反省的、从而是从容内敛的当代性。
燮达的雕塑,与“居”有关,与他对居、对建筑、对空间的感悟有关,是结构化的,但简洁而空灵,有园林味,有山水感,“身所盘桓,目所绸缪”(宗炳《山水画序》),是东方韵律的。作者将“移步换景”的光阴感,提炼浓缩到貌似抽象的作品里,从而,使作品结构性的坚固稳定与形态上的轻盈飘逸结合得体,前者的视觉性、空间性与后者的时间性、听觉性起承转合。
燮达将他近年来的雕塑创作统称为《子曰》系列,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细味其旨,倒也贴切,他心仪古代圣人的“微言大义”,“述而不作”。
有一种艺术,是生活方式的自然流淌,是生活自然流淌出的痕迹。燮达的作品透着这样的追求。作品是他生活痕迹的保留,而且是谨小慎微的悉心保留,透着爱恋、透着珍惜。也由此表现了王燮达逐渐成熟的美学观:“朗朗间,上接寰宇,底连地坤,聚虚为实,飘然吾轩!”(燮达手札)
能够沉潜于创作,对中国如今浮躁的艺术领域而言,是稀缺的;正如在上海,仍保持对生活的虚静态度,对自然从容的享受是难得的一样。
燮达的创作,其实应该是很上海的,呈现的是当代上海潜藏的文化品质。好像很折中,很温和,不偏执,不激烈,不非此即彼、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其实更包容、更综合、更实在。不把生活和生命当赌注,而首先是热爱生活,尊重文化、尊重艺术。不是为了颠覆文化、颠覆艺术,是为了滋养生活、升华生活。王燮达“聚虚为实”的追求,正源于此理。
(李晓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基础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