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文萃
42 程允贤先生的雕塑艺术 /曾成钢

周恩来与邓颖超

  程允贤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劳动者和艺术家。在几十年如一日与泥土、石块、金属打交道的劳动经历中,他以充沛的激情创作了15 0余座雕塑。它们陈列于全国40多个城市,以及日本、新加坡、泰国、朝鲜、德国、汤加、美国等许多国家。

  程允贤先生的艺术成就突出地反映在肖像雕塑方面,他创作的领袖肖像、将帅肖像、英模人物肖像、科学家和艺术家肖像等,大气庄重、形神兼备。由于题材选择的特殊性,使程允贤先生的作品具有超出一般肖像雕塑的纪念碑特性。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商周的青铜器,从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先秦雕塑到汉唐时期的大型陵墓雕塑和宗教雕造,古代的先贤创造了中国雕塑艺术的传统,建立起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雕塑风格。20世纪以来,中国雕塑艺术进入新的历史纪元,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等中国现代雕塑的先驱者,他们留学欧洲,学习和引进西方雕塑的艺术传统和技法,推动了写实性的肖像雕塑和纪念碑雕塑在中国兴起。程允贤继承了这些前辈们的探索精神,在吸收西方写实雕塑的技术和美学观念基础上,重视“神”的提炼和概括,从而使他的肖像雕塑形成独特的个性品格。

  程允贤先生的肖像雕塑中,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真实的“像”。这首先是一种情感上的真实。比如在实际生活中,孙中山先生身材较矮小,头显得大,身体的高矮并不反映他的本质特征。在塑造孙中山塑像时,程允贤先生有意把他的身体加高一些,把他表现成气宇轩昂、倜傥潇洒的人物,突出了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和在历史中的形象。他还善于在雕塑中准确地抓住反映在人物身上的时间变化,及其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如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和开国大典时的毛泽东。人物被置入丰富的背景和宽阔的人生中,表现为一种嵌入时间的“像”。

  在肖像艺术中,“神”是“像”的灵魂支拄。程允贤先生这样说过,“人们在审视肖像作品时,往往在第一印象中就已确定像还是不像,这第一印象所看到的就是通过‘形’传达出的‘神’。而这个‘神’,往往是照片资料所不具备的。照片是在不同时期的留影,光线和角度往往使照片‘失真’。我在实践中摸索出根据照片掌握综合印象的能力,这综合印象不是人物在某个年龄时的形似,而是人物整个精神气质的把握。有了这种气质上的把握,才能进入肖像创作。”

  1987年,程允贤先生创作了《邓小平》像,这是中国雕塑史上第一次表现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作品,雕像一经问世,就引起社会的广泛好评,作品不仅真切地传达了广大人民拥戴和尊敬邓小平的心愿,而且刻画出邓小平作为领袖的坚毅性格和作为中国人民儿子的慈祥面貌。


 

  程允贤先生强调,“肖像雕塑‘神完气足’的境界既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表现,也应当是肖像雕塑的审美价值。”对“神”的重视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伟大精髓,程允贤先生深谙这种民族雕塑的品格,他也正是在这方面用尽心智。如果说“像”是客观的标准,“神”则包容了艺术家对人物的理解、评价和精神提炼。程允贤先生曾以创作陈毅和彭德怀的肖像为例,谈他在创作过程中对人物“神”的把握。他在创作陈毅像时,联想到“元帅本色是诗人”,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正是这位共和国元勋本人风骨气质的写照。程允贤先生借鉴了这种诗意的构思,在严谨的肖像中探索运用画的写意、诗的浪漫,去构思立意陈毅的形象。在创作“彭德怀骑马像”时,他取意毛主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精神意象,先作一个比较准确的定稿,放大时大刀阔斧,一气呵成,形体转折以方为主,突出铮铮铁骨的力度,强化彭老总的个性形象。在艺术创作中,神是高度的艺术浓缩,要去掉杂芜的细节,而直取人物心灵和精神的内核。如果说“像”是基础,“神”则是升华,是让艺术“出彩”的地方。

  程允贤先生在雕塑艺术的创造道路上精深进取,硕果累累,堪称我国雕塑艺术事业承前启后的优秀代表。他说过:“艺术是表现美的,我在努力雕塑崇高美的同时雕塑着自己的人生,使灵魂净化和升华。”

  (曾成钢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