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荆棘之路—石阵的俯视图
02 荆棘之路—石阵
03 利玛窦广场公共雕塑设计平面图
04~05 荆棘之路—石阵(局部) 耐侯铁
06~08 引流引觞、递成曲水 不锈钢
南昌紫金城《利玛窦广场》是集商业、人文、艺术、历史、宗教等因素于一身的综合性公共场所。是南昌市中江地产紫金城商业配套的开放广场,以纪念“中国第一传教士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所作 出的杰出贡献。广场整体风格凝练大气,概括简约。俯瞰广场整体主要由一个“十字架”与一组《引流引觞、递成曲水》的水池组成。“十字架”则由雕塑《荆棘之路—石阵》与斜桥组成。两组雕塑构成 二百三十米长的公共艺术景观。在接近一年的创作过程里,我们的团队在设计方案上的反复建立和颠覆、质疑与肯定贯穿过程的始终。
在现今膨胀的物质生活和高速的信息传播刺激下,人们迫切需要寻求精神空间来平衡浮躁的心理。所以,物质呈现的视觉能否冲击到人们的神经,并引诱其精神更具方向性,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在不断的探索中,精神层面和视觉呈现关系得到了有效的结合,从而使这组作品所蕴涵的精神力量在物质雕塑的视觉中变得逐渐清晰。在公共艺术创作中,强调精神性空间的介入,促使作品与环境空间有对话 的权利和能力,与观众之间产生更多的精神交流,使艺术价值在商业以及公众性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改变以往城市雕塑被大众漠视的尴尬,这是未来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利玛窦广场雕塑在创作中的尝试。
一 精神性与公共性的有效结合
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雕塑的建设和发展。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轨迹只有短短几十年,人们缺少对城市雕塑的认识,更谈不上关注城市雕塑中蕴涵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要尽快提升人们对城雕的阅读能力,就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 中着重体现出作品关于人文精神的思考,使作品从缅怀历史的角度或 者是哲学性思辩的角度,提炼出作品对于围绕主题的揭示,通过作品的视觉呈现,表达出对社会现存中的人文关怀。利玛窦纪念广场表述的主人公是作为“西学东渐”的第一人和开创者,他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完美的演绎了对一个与自己完全异样文化体系的介入与改变。雕塑“荆棘之路”精确的点出了利玛窦身为开拓者的种种艰辛,而遍布在荆棘之路上的一尊尊磐石更是象征了中国几千年来政治与文化的固若金汤。但戏剧性的是,作品中所有的石头顶部和侧面都被某种外界的强大力量劈成了规则的平面,一股隐形的力量和制约感在作品中呈现出来,其代表的精神含义在物质的雕塑中被人们所感知。当人们置身嶙峋的铁阵中,神秘的造型和沙沙作响的砾石路面给观众有更多的联想空间,好奇与遐想诱导人们有了获取精神探索的动机。作为提升精神层面的要求,单纯而简练的雕塑形式更从“神性”与“人性”之间取舍出了恰到好处的人文内涵。与石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水池借鉴了“曲水流觞”的构思。若粗犷、大气、棱角分明的巨石代表了西方式的 理性与宗教的神圣,水池则如一曲悠扬的江南小调,温柔而感性地回归到了纯人性的情怀当中。水中融化的“石头”写照了远道而来传播信仰的传教士利玛窦坚守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利玛窦肖像以具象浮雕的形式,用简洁的碑式造型衬托,在整体抽象造型作品中放射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能量。
二 人文精神与集体意识的互动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公共雕塑比起美术馆内展览的作品,有更好的条件与观众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中国当代雕塑目前正在逐步地剔除圈子艺术的屏障,走出艺术馆的围墙,从当代艺术创作的观念中整体的移植到公共空间中。当代城市雕塑与传统的纪念性雕塑最大的区别在于强化与人的生存环境、观众的心理因素和精神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的生存环境包括了社会、政治环境,也包括了自然生态和人为环境,都是以人为主的精神活动空间。当代城市雕塑所蕴含的精神空间中既是从这些活动空间中抽取出来的,又同时是属于这部分空间之中的。两者关系是辨证的关系。艺术家的个体精神价值体现需要从艺术家的心理和整个文化价值出发,给当代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带来一种新鲜的感觉,而观众的心理因素在于观众自身也是处在于整体环境中,在面对视觉文化的警示时同样以行动作为反馈,作品与人之间形成了循环流动式的交替运动。利玛窦广场由于主题定位确定了其文化背 景的唯一性,但综合性广场的业态要求又要体现出多重性,抽象造型的艺术形态巧妙的使原文化得到了无限的扩张,广场的视觉效果也在两者的推动下得到了多重体现。
中国抽象城市雕塑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政治的开放。中国是最早使用抽象艺术语言的国家,传统抽象审美和精神元素的提取,使利玛窦广场雕塑一反传统纪念性“碑”式雕像高高矗立、具象写实的塑造方式,通过低矮平铺的几何造型开发出这组雕塑“纪念性”的意义。利玛窦对中国的地理学、天文学、几何学、机械设计等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素材堆积式的表现显然违背了作为公共广场的条件限制,因此,提取人物精神和利用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公共艺术如何实现提升更高层次的人文价值,在开放但有限的 空间中充分实现传递精神价值的意义,是检验城市文明高度以及作品的公共性和前卫性的有效标准。在利玛窦广场雕塑里,关于利玛窦的人文精神提炼贯穿造型流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石阵的直线造型显示了西方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而水池的弧线造型则显示了东方感性的悟道方式,两者的对比正是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视觉体现。点、线、面的构成形式来源几何学,水、石、沟壑的利用来源于地理学。丰富的文字背景和图式背景在此都被演化成了当代艺术的表现形态,铁与不锈钢的大量使用显示了历史文化在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的某种对接关系,使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背景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 历史价值与当代性在商业环境中的关系
全球化问题将当代雕塑中关于人文精神的认识,悄然替代成一种时尙文化。公共艺术随着商业文化的发展,城市景观变化的影响,令其普遍出现了大量倾向于表现当下商业社会现象的城市雕塑。公共艺术中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性在商业社会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包括 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空间、材质、尺度乃至精神意义上的种种探索,是艺术创作中人文性的诉求在中国城市雕塑里的复苏。中江地产商业圈的建立给利玛窦广场同时盖上了必须满足三个“价值”的印章。如何使该广场与地产有效的呼应也是倡导艺术至上的艺术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建筑风格上从意大利到中国的“照搬”,西方的造型语言充斥了广场周围的所有建筑,所以在文化与艺术范围内分解出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是提升和辅助其商业运作的有效手段。
中国当代艺术中对于人和现实的关注,以城市雕塑的发展为较晚,这其中固有政治的因素和社会现实对其的左右。对于人的生存,或者 是人与历史、人与现状的思考,开始激起了触及现代意义上对旧有事物的深层文化涵义的发掘,重构了在商业价值体系里,世人记忆中早以逝去的人文价值体系。作为对雕塑艺术的人文精神思考,作品凸现出的是对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在繁复素材中取其 中历史性的、哲学性和宗教信仰的意涵,达到对环境与人的一种关注,其开放性的意义将会呈放射性地辐射。艺术作品关注历史、现 存和商业环境加以合理利用开发,使现代城市雕塑艺术比之其他门 类艺术更明显地具有现实的力量。利玛窦在中国历史中的位置和他对 后世的影响是一种折射现象,在此种商业环境中被提及肯定会在一 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大家更有兴趣继续追问,在有 需求的情况下便产生了价值。而中国当代的价值观念非常凌乱,用历史的文本教条与之对比就产生出了一种特殊关系,所以我们在艺术作品的空间、造型、材料配置中不断地引发着两者的对流。在石阵生锈的“古朴”中有当代概括的造型和先进的工艺制作手段,在现代感极强的水池中又可寻到阡陌般古老的语调。从写实的利玛窦肖像中可追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曲风,却又受到碑式简约造型和现代材质语言的艺术限定……。
利马窦广场在园林景观方面的精练限制了雕塑的形式,所以雕塑也以“减法”的一致性和广场景观统一风格,在具像符号的运用上惜墨如金。这组作品在公共雕塑的学术意义上大胆尝试新语境的运用,在中国公共雕塑的整体格调中加入了较强的实验性血液。雕塑避免了 传统的叙事性手法。微妙而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广场的主题性。艺术在商业以及公众性中,没有过多的妥协,在文化表现力度上强化了艺术与大众的某种存在关系,有较大的前瞻性和文化艺术价值。总之,广场整体的艺术效果删除了每一点的不必要,是单纯的精神充满物质并根植在了这块土地上,生长出多样的人文内涵,使人们得到一种别样的心灵洗礼!
中国城市雕塑正面临一个新的转变时期,城市雕塑更多地朝向表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传递精神内涵信息为主的多元化。城市雕塑的状态是发展,并不断地变化。从研究的角度上看,利马窦广场雕塑是我们公共艺术设计过程的阶段性汇报和总结。通过创作过程中的思 考强化了我们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尝试将成为我们未来在公共艺术创作上可持续性发展方向的一部分。我们对于城市雕塑的人文性关注和文化生态的探讨才刚刚开始,对于滞后与当代艺术的城市雕塑的思考还是浅层和表面的。对于公共空间中在视觉艺术上展现关于人性的思考,衡量艺术内涵的准则,城市雕塑不失为一个恰切的出发点。
(陈克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