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
活水公园与公共艺术

活水公园全景

螺形喷泉

 

  将活水公园置于公共艺术的视野下进行分析,无疑会切入一些社会性文化背景。如公共性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际遇,在文化交替下的价值呈现,在艺术变革中的审美状态等。这些是研究公共艺术不可缺失的重要方面。选择活水公园作为公共艺术的案例进行分析,是因为活水公园所涉及的生态环保问题是当时的社会焦点;所处的文化背景是东西方碰撞,从中心向多元和平面急速转变的时期。而艺术也开始从后现代与现代的对抗论战中逐步走向更为广阔的大众性和公共性方向。如果能从活水公园这件作品中,找出一些公共艺术的普遍规律,总结积累一些公共艺术的学术成果,再结合更多的公共艺术案例进行分析,或许有助于对公共艺术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活水公园建设的社会背景:
  1990年代,改革开放历经20年,中国从一个农业国迅速向工业现代化社会跃进,经济髙涨,形式一片大好。但是,环境恶化的问题与经济增涨一样迅速,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了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我居住的成都市,建城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两江环城的格局在建城时就已形成。 “锦江”这条流淌数千年的生命之河,昔日可在河里取水烧饭、煮茶、濯锦、戏水、游泳捞虾。这条清纯美丽的护城河,随人类社会历经漫长的农耕时代,与人类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和谐与辉煌。上个世纪末成都进入四个现代化时期,人口急剧膨胀,工业无序发展,人的力量逐渐异化为自然的主宰。人与自然处在了不对称、不均衡、不和谐的时期。人们对水资源采取了极大的浪费和掠夺式利用。水与人类进化、生存的和谐关系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已危及到公众的生活与生命安全。“锦江”――成都人民的母亲河,整治前已变成了一条垃圾泛滥的淤塞河道。河面目不忍睹,河底翻着白泡,空气中散发着腐臭的气味。人不能与河水亲近,居住河边的居民长期不敢打开临河的门窗。水,成了这座城市最重大的公共社会问题!
  活水公园建设的文化背景:
  活水公园建设时期,农耕文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在中国同时存在。而各种文化并置,政府集权与公共艺术共存,更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西方的现代与后现代是前后发展的逻辑关系,脉络清晰而具有针对性。在中国,文化的混杂,使我们的设计同时要考虑多种并存的文化因素。生态环保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我们也把公共艺术也纳入了设计原则。活水公园就是在这么一种多文化背景中产生的。
  活水公园所涉及的生态艺术,在国外已是成熟的类型。要说清生态艺术必然要涉及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弊端的反思和修正。现代主义以人为价值中心,人以外的一切生物和物质都围绕着人的意志,人的欲望,人的享乐和人的利益而被改变和滥用。人的私欲导致了大利益集团占有欲望的扩张。从全球来看,由于资源的有限和分配占有的区域差异,导致了地区冲突,文化冲突和种族矛盾。人类的生存环境被破坏,造成了大气的污染,形成了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而对水资源的滥用、污染和浪费更直接地威胁着公众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所以生态艺术是直接针对现代主义的。
  活水公园也是针对这一区域现代主义遗患的生态艺术。它的设计背景虽然复杂,但文化视野是宏观的,不但结合了区域文化的现状,与国际大文化环境也是互相关联的。
  活水公园建设的艺术背景:
  九十年代,国外的斯密森、海泽、玛利亚、克利斯托等大地艺术家已非常活跃。活水公园设计成鱼形跟大地艺术有关,但活水公园与其它大地艺术相比较,其独特之处在于活水公园直接介入了公共性的水污染问题,并因此而成为公共艺术的典型案例。活水公园的主创人达蒙女士,是一位在国际很有影响的环保艺术家。是她将后现代的生态环保艺术思想带入中国,才有了活水公园的诞生。当时,虽然国内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的城市雕塑也触及到了公共性,但用关爱、关怀的公共生态艺术观做城市雕塑还很少。艺术家对公共艺术的意识也不太清晰。所以九十年代在中国出现活水公园,就非常前卫了。十年后,中国第十二届雕塑论坛仍然将生态艺术作为主题在研讨,可见生态艺术在中国仍然是公共艺术的焦点话题。
  中国问题有中国特点,中国艺术也有中国特色,公共艺术在中国的雕塑界盛行,与中国的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城市雕塑也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公共艺术的相关知识背景:
  公共艺术这种提法,九十年代己经进入中国。由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策划,艺术家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公共艺术丛书于96年发行。做活水公园时我已拥有这一整套丛书。哈贝马斯的公共哲学论,虽然60年代在西方问世,但进入中国的知识视野已是世纪末的事。所以十年前建成的活水公园,是在感性的公共艺术认识上形成的。活水公园的生态艺术是典型的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催生了公共艺术的形成,这是艺术历史的事实。从我与达蒙女士探讨设计的过程来看,当时也并没有完全把公共艺术的概念作为前提。那时对公共艺术的认识比现在更感性,更多讨论的是有关后现代的生态问题。
  虽然说是关于后现代的话题,但现在分析,我们当时还是切实地触及到了公共主题、公共关怀、公共参与、公共审美、与公共开放,这些公共艺术中带有公共性的问题。理论家也将活水公园作为一个典型的公共艺术案例来论述。下面我就将活水公园所涉及到的公共理念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活水公园的公共主题:
  社会问题是艺术主题,艺术焦点也是社会焦点,这是当代艺术的典型特征。后现代艺术跳开了现代主义的小圈子情结,将艺术社会化了。这也是公共艺术形成的关键点。水是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水生态与民众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人沒有水不能生存,工厂没有水不能生产。但水资源是有限的,一味的浪费和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污染使水成了砍伐生命的利斧,成了生命进程的公害。活水公园是一个水生态保护的主题公园。水的主题意义,对水资源的认识、珍惜和保护是活水公园面临的最为迫切公共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这座城市所有人的生存安全。艺术的直接介入,体现了艺术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公共时代的艺术主题更加社会化,公共化,所以公共艺术时代也是艺术向社会全方位开放的时代。
  活水公园的公共关怀:
  活水公园的艺术是公共关怀的艺术。公园内置环保教育中心,免费向公众进行水生态的环保宣传,告诉人们保护水、爱护水就是保护、爱护我们自己,普及提升了水生态保护的全民意识。活水公园的整体造型紧紧围绕环境保护概念,用艺术造型语言告诉人们水是具有生命的,污水可以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装置,最后还原成具有生命活力,对人类有益的净水。在轻松愉悦的审美中完成对文化、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认识。活水公园用艺术的形式将关怀、关爱之情,物化在一个个亲切的造型之中。在尺度的设计上避免纪念性造型对称、庄严、高大、冷漠的感觉。每一个细节设计都强调与人的亲近、亲和。在选择材料时也尽量避免人造物,多采用本地产的各类石木,卵石等原生态的环保材质。
  活水公园的审美共享性:
  活水公园整体造型像一条逆水而上的游鱼,具有与人类相关的生命意象。以水为主线的视觉空间造型,突出了当代审美的共性。而一些造型元素又具有地方特征和独创性。在安排设置公园的一草一木时都考虑了视觉元素的亲合力。鱼嘴是亲水平台,鱼眼是一滴水在高倍显微镜下的鲜活造型,用鸟和银杏叶打造的活水形式,巧用流体力学原理塑造的活水雕塑,螺形喷泉,借取九寨黄龙钙化池的湿地系统,还有象征农业文明的动力水车等造型,都是艺术家精心设计的与水相关的艺术形式,是呈献给公众的精心之作。艺术家与政府合作时特别强调了公园的共享性,要求公园建成一定要向市民免费开放,并以不设置任何障碍为条件。
  活水公园创作观念的当代性:
  活水公园的主创人贝特西?达蒙女士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环保行为艺术家。她来中国之前就在美国做生态保护艺术活动,已经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在美国用纸翻制干涸的河流,还在成都、西藏做了一系列的水保护行为艺术活动。达蒙女士本身就是一位观念艺术家,而且她的环保观念是建立在对公众的关怀、关爱的基础之上的。而将水作为具有生命的主体来对待的观念,更具有当代艺术的前卫思维。我们在设计时特别强调了公共的参与和互动性。所以活水公园的艺术是典型的公共观念艺术。
  活水公园空间的公共属性:
  河活水公园占地面积2 4公顷。是政府在府南河综合整治时,将原住民集中安置后,用于公共事业的国有规划用地。整个公园的建设资金全部为公共投资。它的每一空间中的物权都属于公共所有。所以河活水公园是一座由城市收藏的生态环保艺术公园。我们提城市收藏的概念,主要是疏理架上与公共艺术的权宜权益归属。理清公共艺术与公众、政府与艺术家的关系。公众是投资、审美的主体,政府是公众意志执行的职能机构,而艺术家、承建单位是作品创作、建设的主体,这三者构成构或私人所有。公共艺术与架上艺术的归属权是不同的。公共艺术与架上艺术的主题、形式、体量、作品归属和置放空间都有差异。架上艺术中的当代艺术,相当部分形式主题、思想内涵也具有公共性。这部分作品的归属权不是公共,但我认为仍可归纳为公共时代的艺术。所以公共艺术是从作品的思想内涵,即公共性,形式主体和公共归属三方面体现的。那么公共艺术由艺术内涵的公共性、形式审美主体的公共性到和产权归属的公共性来共同体现的认定属性。活水公园具有了公共艺术的全部特质。
  公共媒体对活水公园的关注:
  活水公园作为一个公共艺术项目,成功的吸引了公共媒体的关注。项目立项后,报纸、电台、电视跟踪报道,做了水保护的专栏和专题,并因此成为了一段时期成都的公共话题。公众不但接受了水保护的知识,同时也接受了公共艺术的形式审美,媒体成了艺术与公众对话交流,理解沟通的重要平台。公共艺术往往是一个静止的形式,对公众的影响是有限的,但通过传媒的认识与理解再向公众进行传播,可以使作品发挥最大的功效。公共艺术往往是公共主题,公共媒体也会主动来合作,但公共艺术一定要将公共媒体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认识。
  活水公园存在的问题:了公共艺术的产生关系。作品的归属权为公众共有,作者个人只享有著作权。而架上作品则通过画廊、拍卖行向机构或私人拍卖,最后归属为机
活水公园由于工期和资金的原因,最后没有完全实现艺术的构思设计,打了部分折扣。这也是中国艺术经常遇到的为赶政府工期目标、节日庆典,而普遍存在的“快”、“急”的通病。活水公园也没例外。
  从资金渠道看,当时也遇到很多困难,未完成全部设计的另一原因是资金有缺口,最后通过多方努力才做成现在这样。公共艺术百分比在中国实施起来非常艰难。但最近获悉台州率先实现了公共艺术百分比计划。这是中国公共艺术的良好开端,希望能在全国推广。
  活水公园在立项决策时,缺失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公共意见。从早期规划看,这里原来是一个城市绿化游园,里面准备做几件科学教育方面的雕塑,由于达蒙女士及时提出了这么一个水保护主题公园的概念,政府相关官员接受了这一方案,而获得了实施的可能。从结果看用地性质未变,艺术效果社会反响都很好,但却缺失了公共艺术产生的民主决策程序。这一过程缺失的,正是公众应该享有的民主权力,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环节。如果遇到有艺术修养的官员,又碰上了好的艺术家和好的方案,结果使民众满意。但如果主管官员在这方面修养不够,又碰上一些做菜雕的人,后果在中国的城市雕塑中有太多的例证,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吧。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微信号:china-sculpture